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365体育博彩:印发《攀枝花市西区“十四五”卫生健康 发展规划》的通知

www.maomin.org     发布时间:2023-07-05     来源: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wps2.png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365体育博彩:印发《攀枝花市西区十四五卫生健康

发展规划》的通知

 

格里坪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单位):

《攀枝花市西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627日             

 

 

 

 

 

 

攀枝花市西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健康西区建设,促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为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65体育博彩: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根据《攀枝花市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攀枝花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健康西区行动实施方案(20202030年)》等要求,结合西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一)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全区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8岁,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7.59‰下降到2020年的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9.76‰下降到0;孕产妇死亡率连续五年为0,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健康西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施《健康西区2030”规划纲要》,深入开展健康西区行动18项专项行动,全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1.49%。建成健康企业、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村(社区)、健康乡镇共23个。

   (三)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显著提升。

投入530余万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通过实验室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成功创建二级乙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监测预警更加完善,2020年全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两类19443例,报告发病率323.36/10万。辖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保持在较低水平。建成艾滋病防治三线一网底工作机制,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稳步推进,2020年全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率为94.77%,抗病毒治疗成功率为94.62%。落实各项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及时开展疑似、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全力开展核酸检测、疫情研判分析,全面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持续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治理改革,开展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有序推进,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耗材加成,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取得新成效。

  (五)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有序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5.01%,儿童预防接种证建证率为100%,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4.4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为90.58%,肺结核患者管理率为10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均为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连续多年在全市排名靠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六)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一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着重打造基层中医康复、妇儿保健、预防接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患者提供放心舒心就医环境。逐步建成以辖区综合医院牵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医联体网络,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才达到11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达到341名,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位居全市第二。

二、发展机遇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西区建设,为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指明方向。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区域医疗健康中心,破除资源配置、人才体制、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四个瓶颈,完善生育服务、公卫服务、综合监管、卫生应急四大体系,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实现现代化,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加速融合,为卫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理念不断改变,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消费需求从医疗健康延伸,为发展卫生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

三、面临挑战

当前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结构、数量、质量与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老年健康、妇幼健康、优生优育、普惠托育等需求持续增加,对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提出更高要求。新冠病毒感染等新发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健康威胁,精神卫生、职业健康等问题不容忽视,给卫生健康领域带来一系列挑战。

同时,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西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没有政府承办的区级医院,主要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为主,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能力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有待提升。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有待稳定,受地理区位优势、工资待遇、交通资源、编制紧张等因素限制,西区高学历、高职称、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难引难留,全科医学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队伍建设后劲不足,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工作需要。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融入市委总体发展战略,紧盯区委一区一城战略目标,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健康西区建设,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主题,以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更加注重资源下沉和整合协作、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西区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发展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健康优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健康问题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康投入优先安排、健康问题优先解决,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

坚持高质量发展。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卫生健康发展全领域,将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实现卫生健康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在资源配置和投入上加大向公共卫生倾斜力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系统集成改革,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进卫生健康政策创新、体系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坚持公平公正。以基层为重点,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作,提升卫生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同质化水平,逐步缩小城乡间、人群间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异,不断改善健康公平。

 

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西区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普惠,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创建二级甲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强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健全,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均衡,依托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挂牌西区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整体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表1:西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

2025

指标

性质

1

人均预期寿命(岁)

78.28

79.5

预期性

2

健康预期寿命(岁)

——

同比提高

预期性

3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0

≤14.5

预期性

4

婴儿死亡率(

0

≤4.8

预期性

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0

≤6.5

预期性

6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16.09

10.57

预期性

7

城乡居民达到《国家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

91.6

92

预期性

8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1.46

≥25

预期性

9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亿人)

0.00497

0.00542

预期性

10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30.16

23

预期性

11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4.0

4.2

预期性

12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7.78

8.2

预期性

13

每千常住人口药师(士)数(人)

0.85

0.98

预期性

14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4.31

≥95

预期性

15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6.95

≥95

预期性

16

以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90

约束性

17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

90.58

95

约束性

18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个)

  0.15

4.5

预期性

19

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

43.14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

约束性

20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7.7

95

约束性

2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

100

100

约束性

22

国家卫生乡镇数量占比(%)

0

100

预期性

23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7.26

<27

约束性

24

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

城镇80左右,居民70

城镇稳定在80左右,居民稳定在70以上

约束性

健康产业

25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亿元)

——

——

预期性

一、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一)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骨干,辖区综合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支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档升级,创建二级甲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或改造升级,提升重大传染病快速检测的能力。强化和明确镇(街道)公共卫生管理权责,村(居)委会健全公共卫生委员会。强化与城乡社区联动,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建立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等哨点作用。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辖区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

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依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增强传染病报告信息时效性和敏感性。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提高对潜在隐患的早期识别能力。完善多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环节职责清晰、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完善跨部门紧急事务数据共享机制。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机制。完善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全社会定期演练机制,提高规范化处置能力,缩短从常态到应急处置的转换时间。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卫生应急队伍,打造可以独立处置突发事件的作战单元

(二)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危害。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处置,做好新冠病毒感染防控,进一步优化常态化防控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实施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开展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检测咨询、治疗随访等防控措施,尽可能将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全面落实结核病防治策略,加强肺结核患者发现和规范化诊疗,实施耐药高危人群筛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强化人感染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源头防控。

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好疟疾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持续巩固疟疾消除成果。加强麻风病等重点地方病干预,做好现症地方病病人救治救助。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积极推进辖区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建设,提高预防接种及时性,提升预防接种管理质量。稳妥有序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强全流程管理,确保接种安全,逐步提高人群接种率。推动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维持全区无脊灰状态。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提高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全面推进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性筛查,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不低于65%。加强癌症防治科普宣传,强化危险因素干预,推进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综合医疗机构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工作,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积极开展糖尿病筛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40岁以上、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高危人群每年开展1次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65%。建立口腔卫生防控体系,以龋齿、牙周病等口腔常见病防治为重点,加强口腔健康工作,将12岁儿童龋患率控制在30%以内。

强化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建立以精神卫生门诊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实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渠道管理服务,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老年痴呆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持续开展困难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服务。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加强伤害预防和干预。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强化伤害监测,加强儿童等重点人群常见伤害预防和干预,减少儿童交通伤害、溺水,预防和减少自杀。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随访,减少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

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管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培训,积极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提升食源性疾病溯源能力。强化营养健康政策支撑,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工作机制,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大力推进合理膳食行动,积极推进营养健康食堂、营养健康餐厅、营养健康学校建设,支持综合医疗机构提供营养健康服务。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制度化,有效干预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巩固和扩大服务面、优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鼓励群众主动参与。

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从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垃圾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切实保护饮用水安全、强化病媒生物防制等方面入手,以薄弱环节为重点,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补齐公共卫生设施短板,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力争到2025年,全区公共卫生设施明显改善,城乡环境更加干净、整洁、美丽、卫生,更适宜人居。

(二)全面普及健康知识。

构建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为网底,覆盖全面、分工明确、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区、镇(街道)、村(社区)、单位四级健康教育新体系。丰富健康科普资源库,健全健康知识传播机制,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健康科普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深入推进健康县(区)建设,普及健康知识,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倡导自主自律健康生活,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促进群众心理健康。力争到2025年,创建为健康县(区),所有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创建为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以上。

(三)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高质量推进卫生城镇创建与巩固工作,全面做好第四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巩固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成果。加快健康细胞建设,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培育一批健康细胞建设特色样板,筑牢健康中国建设的微观基础,协同推进健康攀枝花建设。到2025年,力争格里坪镇创建为国家卫生乡镇,新创建健康村(社区)10个、健康企业2个,健康学校5个、健康单位20个、健康家庭200个。

(四)创新社会动员机制。

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和群众优势,强化社会动员,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加快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融合,推动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结合、平战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加强爱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实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强化爱国卫生工作队伍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爱国卫生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三、全周期保障重点人群健康

(一)促进优生优育和托育发展。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做好生育咨询指导。加强人口监测,提升人口基础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共享利用。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等民生实事。深入开展暖心行动。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实现基层双岗联系人、家庭医生签约、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三个全覆盖,落实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保障政策措施。推广婚前医学检查和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服务,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

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增强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家庭育儿指导服务。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卫生保健工作,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保障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及应用,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建成标准化母婴设施。到2025年,建成1个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或普惠托育中心。

(二)提供高水平妇幼健康服务。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以区妇幼保健机构为指导核心,以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儿科为支撑,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实施母婴安全提升计划,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力争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为0。加强产前筛查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辖区产前筛查技术服务可及性。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服务和诊疗协作网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产前筛查率不低于90%,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及以上。强化先天性心脏病、听力障碍、苯丙酮尿症等重点疾病防治,继续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促进儿童和学生健康。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加强儿童保健和医疗服务,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和指导。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加强婴幼儿辅食添加指导,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和生长迟缓率。加强儿童青少年贫血、肥胖、视力不良、龋齿、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听力障碍等重大健康风险因素和疾病筛查、诊断和干预。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为突破口,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实施近视、肥胖、心理健康、脊柱侧弯等防控综合干预。

强化妇女健康服务。深入开展妇女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等问题为群众提供科学备孕、避孕节育和不孕不育诊治等生殖保健服务,探索开展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专科服务。加强青春期及育龄期科普宣教和健康促进,开展避孕节育、人工流产后关爱、保护生育力等生殖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妇女重点疾病防治,扩大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覆盖面。

(三)提高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加强老年预防保健。突出预防为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适时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等宣传指导,组织老年人进行自救互救卫生应急技能训练。

加强老年人疾病诊治和康复护理服务。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推动老年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开展中医特色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

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改造建设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通过合作共建、对口支援、协议托管等形式开展合作。支持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或联盟,将养老机构内设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分级诊疗体系,畅通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间双向转介绿色通道

(四)强化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

建立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依托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攀煤集团总医院作为西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完善职业病防治机构、医疗机构协调发展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体系,依托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指导,稳步推进格里坪镇卫生院尘肺病康复站点高效建设运营。加强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倡导健康工作方式。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试点,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强化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提高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与危害控制水平。开展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推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综合评估,实施差异化监管和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到2025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

(五)持续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

加强残疾预防,广泛开展覆盖全人类、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工作。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推进0~6岁儿童残疾筛查,建立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等服务。继续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提升康复服务质量,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加强和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就医便利。健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人才培养。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

四、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

(一)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健康中心。推进西区人民政府与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卫生健康合作深度融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进一步提高远程心电、影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面,促进资源共享。支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攀煤集团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力争2家综合医院新增省级以上重点专科24个,市级重点专科68个,积极支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创建。

不断优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优化调整基层卫生健康资源布局,不断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因地制宜调整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宜并则并、宜留则留。对被撤并镇(街道)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群众就医习惯、人口密度、时空半径等因素,调整归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或医疗点。建制镇卫生院和分院在科室设置、服务功能、职责任务、人员及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实现相对错位发展,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综合医疗机构医联体协作,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纽带作用,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拓展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住院服务,以全科医疗、儿科及儿童保健、康复、护理、中医药、口腔等服务为重点,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门诊、住院服务和传染病防控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诊治60个基本病种以上。确保每个建制镇办好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办好1所达标村卫生室。

提升艾滋病防治能力。健全艾滋病防治体系,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艾滋病防治,全面落实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创建,以慢性病、治未病、中医药等基础专科,形成覆盖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专科服务体系。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健全完善医院内部质控体系,建立质控工作机制,严格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和感染监测体系,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及医疗技术取消准入后监管,保障医疗安全。

优化临床医疗服务。推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模式,健全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持续做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其他重点监控药物等为重点,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考核。发展药学服务,发挥临床药师作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优化护理服务,健全护理服务体系。强化基础护理,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逐步开展延续护理服务。

完善血液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无偿献血组织动员机制,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强化血液质量管理,推进临床合理用血。

(三)持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逐步建立预约诊疗制度。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预约检查检验,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完善一体化全过程服务。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为切入点推进基层医防协同,提升基层慢病诊疗、随访、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能力。立足健康全过程,加强以人为核心的健康危险因素综合监测和评估、干预,促进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闭环。

五、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强区

(一)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硬件环境、设施设备、人员队伍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一批高质量中医馆。到2025年,100%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药房中药饮片储存、调剂、煎煮等设备能够满足业务需求,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含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8%,辖区15%的中医馆完成服务能力提升建设。

(二)强化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加强攀枝花市治未病中心分中心建设,加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到2025年,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80%。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治等工作。

(三)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支持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授业,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加强中医临床特色疗法、绝招绝技的传承。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推动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区,支持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开展中医药大健康领域交流合作。

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

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引导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本药物品种配备使用量,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体、非基本药物为补充的“1+X”用药模式,逐步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不低于90%。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落实国家、省级及省级区域联盟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建立健全药品使用监测与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机制,组织开展药品监测和分析,加强结果应用、促进合理用药。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提升药品短缺应对处置能力。

(二)健全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医疗卫生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加强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政府协同联动,增强综合监管合力。逐步推行医疗废物、生活饮用水、游泳场所等在线监管。建立医疗三监管事前学习提示、事中预警提醒、事后大数据筛查的医疗服务全流程监管模式。开展医疗机构、学校卫生自查,推广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建立医疗卫生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在医务人员、社会办医疗机构和部分公共场所开展信用评价,加强评价结果运用。持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各类专项整治,逐年提高双随机抽查比例,加大部门联合双随机力度。进一步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卫生监督执法。建立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机制,推动工作责任落实。

(三)推进医疗卫生系统集成改革。

学习借鉴三明市医改经验,完善政府深化医改主体责任,实行医疗、医保、医药由一位政府领导分管,实现三医联动、部门协同和政策统筹,推动医改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实效性。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调价评估。理顺比价关系,体现技术劳务价值,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两个允许,落实分配自主权。完善乡村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实施县聘乡用、乡管村用,落实乡村医生养老补助及生活补助待遇政策。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健全完善保障政策,统筹门诊和住院待遇政策衔接,深化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将重大传染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纳入门诊特殊病种保障。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及应急保障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完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深入开展按疾病诊断有关分组付费(DRG)改革。创新慢性疾病支付方式,实施慢性病长期住院及医养结合、家庭病床等按床日付费。探索以慢性病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按人头付费。

七、加强卫生健康重点项目储备

(一)攀枝花市西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项目。

以人群大健康为建设理念,推动医防融合,打造1个可以实现全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25亩,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包括检验检测、健康管理、卫生应急三部分,实现疾病预防、检测发现、健康管理为流程的全周期健康服务。预计投资1亿元。

(二)攀枝花市西区妇幼健康保障工程项目。

改建西区出生缺陷防治中心,内设孕产妇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等区域,配套医疗设备和办公设备,开展智慧+医疗服务。建设主体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346平方米。预计投资1205万元。

(三)攀枝花市西区清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改建西区清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设置中医工作室、针灸理疗区、康复区、中医妇儿保健区、辅助检查区、中药配置区等区域,配备有关医疗设备,配置全自动挂号缴费、自主叫号系统、电梯、空调、救护车、监控及办公设施设备等。预计投资2000万元。

(四)攀枝花市西区综合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西区综合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打造具有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培训、家庭养育指导和家长课堂等多功能的优质服务托育机构。

(五)攀枝花市西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改建西区河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西区格里坪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辖区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预计投资200万元。

(六)攀煤集团总医院改造提升项目。

攀煤集团总医院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康养中心和精神病专科院区,设置康养床位45张,精神病床位60张,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购置设施设备等。预计投资550万元。

 

第四章 强化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卫生健康发展的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卫生健康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推进协调机制,审议重大支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平台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部门配合,进一步发挥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单位)作用,形成推进卫生健康发展合力。

二、强化宣传引导

不断提升卫生健康系统干部媒介素养,建强卫生健康传播队伍,健全卫生健康宣传体系。加强卫生健康宣传阵地建设和管理,拓展宣传平台,做强融媒体宣传矩阵。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权威信息,提高卫生应急科普传播能力。完善意识形态分析研判、预警处置机制,提升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处置能力,积极引导舆论、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三、做好监测评估

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区域发展、其他专项等有关规划的衔接,建立上下级规划衔接机制。做好规划重点任务分解,将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对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中期、末期评估,适时动态调整。定期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督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解读链接:http://www.pzhsxq.gov.cn/zwgk/zfwj/zcjd/4478102.shtml

审核: 王洪秀   责任编辑: 李付兵